标题:四季名字应用:夏字五行属什么? 内容: 夏常用来指夏季,夏季是一年中的第二个季度,既是古代的一个朝代,也可作为姓氏。 五行距离我们并不远,字的五行属性同样也在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,根据八字取名时不少人也会以此作为参考,你是否对于常见文字的五行属性了解呢? 夏字五行属性:火拼音:xià繁体:夏部首:夂吉凶:吉简体总笔画:10繁体总笔画:10康熙字典笔画:10主要字义:一年四季里的第二季,夏天;中国的古称;朝代名。 夏朝,约在公元前21世纪-公元前16世纪。 第一代君主是禹。 使用此字的名人:87%用在名字中的第一字,13%用在名字中的第二字。 建议在名字中的第一个字使用该字。 1、一年的第二季:~季。 ~天。 ~令。 ~播。 ~熟。 ~粮。 2、中国朝代名:~代。 ~历。 3、指中国:华~。 4、姓。 含有“夏”字的四字成语:春风夏雨:春风和煦,夏雨滋润,足以养育万物。 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。 冬裘夏葛:裘:皮衣;葛:葛麻衣。 泛指美服。 冬日夏云:冬天的太阳,夏天的云层。 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,使人愿意接近。 春诵夏弦:诵、弦:古代学校里读诗,只口诵的叫“诵”,用乐器配合的叫“弦”。 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。 后泛指读书、学习。 广夏细旃:高大的房屋,精致的毡毯。 指居住条件优越。 夏作名词(会意。 据小篆字形,从页,从臼,从攵。 页(xié),人头。 臼(jù),两手,攵(suī),两足。 合起来象人形。 本义:古代汉民族自称)同本义。 也称华夏、诸夏夏,中国之人也。 ——《说文》。 朱骏声曰:“就全地言之,中国在西北一小隅。 故陈公子少西字夏,郑公孙夏字西。 ”泛指中国蛮夷猾夏。 ——《书·舜典》。 孔传:“夏,华夏。 ”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。 ——《公羊传·成公十五年》。 注:“诸夏外土诸侯也。 谓之夏者,大总下上言之辞也。 ”此之谓夏声。 ——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。 服注:“与诸夏同风。 ”东夏之命。 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。 注:“东方也。 ”又如:夏盟(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);夏声(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)朝代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,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,奴隶制国家,建都安邑(今山西省夏县北),即夏后氏构木钻燧于夏后氏。 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始于虞夏。 ——蔡元培《图画》夏后皋。 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虞夏以来。 ——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又如:夏礼(夏代的礼法);夏书(记载夏代史事的书);夏甲(夏朝君主孔甲)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∶东晋末,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,建都统万城(今陕西横山西北)∶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,都乐寿(今河北献县)∶北宋仁宗时,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,史称西夏,都兴州(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)∶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,都重庆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。 如:夏国;大夏通“厦”。 大屋曾不知夏之为丘兮,孰两东门之可芜? ——《楚辞·哀郢》见若覆夏屋者矣。 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上》夏季。 一年的第二季,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,也指农历“四、五、六”三个月四月维夏,六月徂暑。 ——《诗·小雅·四月》又如:夏汛(夏季汛期);夏安居(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,又称“坐夏”);夏畦(夏天治理田畦);夏苗(夏季的禾苗或田猎)姓夏作形容词大夏,大也。 ——《尔雅》于我乎夏屋渠渠。 ——《诗·秦风·权舆》。 传:“大也。 ”[夏]此字本谊训大也。 万物宽假之时也。 ——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自关而西,秦晋之间,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,谓之夏。 ——《方言》又如:夏李(大李);夏屋(大屋);夏海(大海)华彩,即五色秋染夏。 ——《周礼》又如:夏翟(夏狄。 羽毛五色的野鸡);夏缦(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) 发布时间:2024-11-15 09:12:24 来源:取名去 链接:https://www.qumingqu.com/content/25791.html